搜索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正文

记闻的词语是什么

2024-01-04 来源:兴文法律网

记闻的词语有:洽闻强记,多文强记,铭记于心。

记闻的词语有:博闻强记,潜神默记,记忆犹新。2:结构是、记(左右结构)闻(半包围结构)。3:繁体是、記聞。4:注音是、ㄐ一ˋㄨㄣˊ。5:拼音是、jì wén。

关于记闻的成语

死记硬背  出何典记  洽闻强记  铭记不忘  挟冤记仇  闻所未闻  多文强记  强记博闻  博闻强记  多闻强记  

关于记闻的诗词

《月山·过庭犹记闻诗礼》  

记闻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,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:

一、引证解释

⒈记述所闻。引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厥旷远者千有餘载,近者数百载,故其仪闕然堙灭,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。”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:“记闻而言,无务多説。”王肃注:“但记所闻而言,言不出説中,故不可以务多説。”清陈仪《康熙六十年颁历拟礼部请上尊号疏》:“於时书契未开,灵蹟丕显,千世而后,犹可记闻。”⒉记事与见闻。引元袁桷《邓淳翁<春秋集传>序》:“夫因义例以明圣人之意,惧义与例不得而尽,广其记闻,不烛於理,则事益无以自附。”亦指记诵与见闻。清沉德潜《蒋先生传》:“其於学有心得,不专恃记闻浩博也。”

二、词语解释

记述所闻。记事与见闻。记闻[jìwén]⒈记述所闻。⒉记事与见闻。

三、网络解释

记闻记闻,拼音是jìwén,是一个汉语词汇,指记述所闻,出自《史记·封禅书》。综合释义:记述所闻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厥旷远者千有餘载,近者数百载,故其仪闕然堙灭,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。”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:“记闻而言,无务多説。”王肃注:“但记所闻而言,言不出説中,故不可以务多説。”清陈仪《康熙六十年颁历拟礼部请上尊号疏》:“於时书契未开,灵蹟丕显,千世而后,犹可记闻。”记事与见闻。元袁桷《邓淳翁<春秋集传>序》:“夫因义例以明圣人之意,惧义与例不得而尽,广其记闻,不烛於理,则事益无以自附。”亦指记诵与见闻。清沉德潜《蒋先生传》:“其於学有心得,不专恃记闻浩博也。”网友释义:记闻指.记述所闻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厥旷远者千有馀载,近者数百载,故其仪阙然堙灭,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。”汉语大词典:(1).记述所闻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厥旷远者千有馀载,近者数百载,故其仪阙然堙灭,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。”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:“记闻而言,无务多说。”王肃注:“但记所闻而言,言不出说中,故不可以务多说。”清陈仪《康熙六十年颁历拟礼部请上尊号疏》:“于时书契未开,灵迹丕显,千世而后,犹可记闻。”(2).记事与见闻。元袁桷《邓淳翁〈春秋集传〉序》:“夫因义例以明圣人之意,惧义与例不得而尽,广其记闻,不烛于理,则事益无以自附。”亦指记诵与见闻。清沈德潜《蒋先生传》:“其于学有心得,不专恃记闻浩博也。”其他释义:1.记述所闻。2.记事与见闻。

关于记闻的造句

1、1866年在法国巴黎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,王韬虽未恭逢其盛,但也特为记闻。(https://***/zj-232650/***记闻造句)  

2、而且博闻强记,闻一知十,举一反三,属于绝顶的天才儿童。  

3、此碑失传已久,据南宋张世南《游宦记闻》记载说:嘉定五年(1212),何致游南岳,遇樵者引至碑所,始摹其文。  

4、此碑失传已久,据南宋张世南《游宦记闻》记载说:嘉定五年(1212),何致游南岳,遇樵者引至碑所,始摹其文。[***造句https://***]  

5、1866年在法国巴黎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,王韬虽未恭逢其盛,但也特为记闻。  

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,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

Top